
孩子在学习课业知识的时侯确实需要“中场休息”,听听音乐,打打球,出去玩一玩儿,换换脑子,稍后再学习就会更有效率。可是“中场休息”并不适合习惯养成的训练,因为它最怕的就是间断。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每个月都注重监督评测孩子某一种习惯的养成进度,但是所有的习惯都是贯穿始终不曾间断的。习惯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吃早中晚餐一样,如果脱离了日常,它就不能被称之为习惯了。所以我们习惯养成的训练,在假期也不能松懈。事实上,假期反而是我们开始训练的好时机。
现在的小孩儿学业压力都很大,平时除去正常学校的学习以外,放学以后还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回到家以后还有很多的作业要做,各科老师都要求孩子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给以足够的重视。我们家长除了照顾好孩子的身体,保证营养膳食,还要给孩子辅导功课,帮助他们检查作业,给他们答疑解惑。我们如果在这样紧凑忙碌的生活当中,再加入有关习惯培养的训练,确实负担很重。
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挑一个寒假或者暑假作为训练的起点。虽然孩子寒暑假期间也会有很多作业,但至少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比平时多。这有助于给我们的训练开个好头。对很多家长来说,习惯养成的训练是一个比较新的尝试,对相关的方法也感觉比较陌生,要逐步了解并运用到实际操作,家长和孩子之间都需要磨合。寒暑假每天多出来的这些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训练效果。孩子在假期里养成的好习惯,也可以让他/她在下个学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
在您开始之前,要提醒自己不要贪多。我们可以把各种好习惯的具体操作方法都讲给孩子听,让他们试着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中。但是家长自己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最好只着重对一种习惯进行评估。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各项都想兼顾,就很有可能顾此失彼。这个我们在讲培养“尽力而为”的时侯也会提到。
培养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我们建议可以从“专注”开始入手。专注的意思是说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一个事物或者一件事情上。如果是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可能做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如果无论我们是否有兴趣,只要需要,都可以专注地去做这件事情,就需要拥有坚定的意志 (Will)。所以“专注”这个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培养意志和自控的过程。我们的孩子需要拥有这种坚定的意志去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举止,从而也为其他习惯的培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把“专注”和“尽力而为”这两个习惯在时间上前后衔接起来,配合在一起着重训练。比如在暑假的第一个月注意评估孩子专注的表现,在第二个月侧重看他/她是否能够做到凡事尽力而为。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假期里面学会了更好地自我控制,专心做事而且尽量做到最好,那么他/她下个学期在学业上一定会有一个更加良好的表现。
家长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和孩子一起努力培养“专注”的习惯:
一、鼓励。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聊一聊专心做事的好处。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说一说,平时在学校或者在家里,有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她很专心地,不受外界干扰投入去做的事情,做完以后他/她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成功的甘甜,是其他奖赏和鼓励不能比拟的。我们每周上钢琴课,老师在教授新知识以前,会把上次课布置的任务从头到尾顺一遍,以检查孩子一周以来的练习情况。弹琴这种事情,是否专心练习了一听就明白。有一段时间我儿子上课经常挨老师批评,但其实他每天都有练习大概一个小时。老师帮他分析原因,发现他在练习每一个任务之前,并没有读老师发给他的指导细节。他虽然练了,但是并没有把心思放在上面,没有把精力专注在细节上,结果花费同样的练习时间,效果却并不理想。我们就这一点鼓励他注意改正,并表扬他改正的态度以及因此取得的更好的练习效果。此后,他练琴的专注度就明显好多了。
二、后果。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做事三心二意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尤其是在生活中遇到具体事情的时侯,比如讲电话忘记关火把锅里的水烧干了,孩子忙着跟同学说话没听清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等,我们可以顺势强调一下做事不专心的后果。在特定的情境下随时给孩子提个醒儿,他/她一定记忆深刻,这样做比单纯的说教更加有效。
下面我们来介绍“专注”训练的十种方法:
方法一:言传身教 Motivate your child with a living example
孩子的言行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责怪孩子做事三心二意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首先在自己身上找一下原因。现在我们人手一个手机,别说外出,就是到了家也不能离手。我们习惯看看视频,刷刷微信。想想这个场景是否很熟悉:孩子说着话,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答着话,眼睛还在看着朋友圈儿。专注地和人讲话,应该是眼睛看着他/她,耳朵听着他/她说的话,心里想着他/她想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标准,次次做到一定不现实。但我们至少应该经常自省。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断力,日子久了,他/她也会觉得父母是在要求自己去做一件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
方法二:面对面地沟通 Get face to face
我经常在孩子们练琴的时侯在厨房里吼一句“注意重音”或者“跟上你的节拍器”,以此来提醒那个练琴不专心,不注意细节处理的孩子。但我发现这样做其实效果并不理想,他们下次还会重复犯这些错误。当我们做父母的发现孩子做事敷衍了事的时侯,很容易上火,然后像我这样隔着老远就吼上一句。事实上最原始有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是走到孩子面前,直视他/她的眼睛,说出自己的要求,让他当面承诺集中精力做好正在做的这件事情。这种近距离的当面交流,会很大缓解你隔着一段距离吼出来语气中所带有的负面情绪,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同时印象也更加深刻。
方法三:避免长篇大论 Keep your directive short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布置任务的多少。如果您的孩子是“单线程处理器”,一次只能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那就应该避免一下子给他/她提很多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些简短明确的要求开始,让孩子认真听,复述我们给他布置的任务以后,再开始行动。这样可以确保他/她有认真在听,而且能够正确理解我们所提出的要求。孩子的专注度和处理任务的能力会在训练中逐步提高,我们的任务列表也可以随之增加。
方法四:保持要求始终如一 Keep your expectations consistant
我们的生活节奏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平时孩子上学课业比较忙,寒假忙着拜年走亲戚,暑假或者小长假可能回去带着孩子去旅行。这些日常时间安排的改变,可能会让孩子有一种放假了就可以松懈的错觉。也许他/她因为放假或者出去玩儿可以有两三天不怎么看书学习,但是习惯的培养是贯穿始终没有假期的。随时随地,任何场合,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习惯养成的训练场。比如走亲戚,孩子和亲戚聊天的时侯要专注有礼,去名胜古迹要用心去看古人留下的文字和建筑,和朋友们玩儿游戏要专心投入等等。
方法五:尽量陪伴 Shadow as needed to keep on task
“专注”,要求孩子全身心地投入直至任务完成。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在任务刚开始的时侯信心满满,但是在中间遇到困难以后就走神儿了。家长在刚开始训练的时侯,可以尽量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任务,并在他/她遇到困难的时侯给予帮助,以确保孩子可以保持专注,一直坚持到任务完成。这样做确实需要家长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这个时间投入会非常值得,一但习惯养成,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就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了。
方法六:逐渐用计时任务取代家长的陪伴 Gradually replace your presence with a timer
这个方法是方法五的延续。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孩子和家长可以在一起讨论专心完成这项任务需要的时间。达成共识以后就可以让孩子来独立完成。虽然父母不在身边监督,但孩子明白要想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就要心无旁骛,专心投入。这种通过限定时间带来的无形的压力,可以帮助我们逐渐减少陪伴的时间。比如我们陪孩子做数学作业,刚开始父母要坐在孩子身边陪着一起完成,然后慢慢可以改成限定完成作业的时间然后每隔五到十分钟过来看看,到最后只负责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
方法七: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Let the consequences do the talking for you
如果我们已经尽力把任务简单化了,而且坐在孩子身旁陪着他/她一起做,他/她还是漫不经心,不好好配合。那我们只能用现实中失败的教训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了。比如我们陪着孩子做数学题,遇到不会的题目,我们注意到讲题的时侯孩子没有用心去听,那我们就不再讲第二遍了。如果他/她自己琢磨不出来,就要把做错的题甚至留着空白的题交上去。孩子当然会有挫败感,甚至会因此而受到老师的批评,下次他/她就会记得不在爸妈讲题的时侯走神儿了。如果没认真听,我们还再讲两遍甚至三遍,孩子就很难学会专心。他/她会觉得听不到无所谓,反正可以让说话的人再重复一遍。而我们作为家长,要坚持“好话不说二遍”的原则,去掉孩子的不良的心理依赖。
方法八:减少屏幕时间 Limit electronic devices
现在的孩子生下来就是数码宝宝,从小就用手机,电脑和iPad。我们大家都有体会,坐在屏幕前面,时间过得特别快。但是一晚上下来可能看到的有用的东西并不是很多。现在很多网上的东西让人目不暇接,但大多都是一些信息快餐,没有什么营养。网上还有很多游戏会让孩子上瘾。这些东西都非常分散精力,给我们培养孩子专心做事带来阻碍。所以限制屏幕时间非常有必要。但是,高科技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网上有很多资源如果正确加以利用,可以给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带来助益。我们会就此话题单独再讲。
方法九:寓教于乐 Practice with games with your yonger children
如果您的孩子还是小宝宝,比如说只有两三岁大,那我们可以和他/她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指令性的游戏来培养专注度。比如父母说“拍手两下”,然后等宝宝来做。等到他/她可以很好地完成这样简单的指令以后,我们可以尝试诸如“拍手两下然后跳一跳”等相对比较复杂的双重指令。有些游戏(比如围棋)有利于培养专注度,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游戏,家长应该因势利导,让孩子明白专注的好处。
方法十:亲子阅读 Read a great book togeter
利用周末空闲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选一本有趣的书,大声朗读。如果孩子可以静静地坐在那里认真地听,他/她就会慢慢学会在倾听中享受乐趣。这种心灵的愉悦并不仅仅来自于书里的故事,还有父母陪伴的美好时光。这种专注带来的慰藉可以给孩子带来持久的驱动力,让他们能够学会在投入做事时享受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