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建议的这些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不是分散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孩子专注的去听,才可以做到准确地复述,通过复述正确理解了学习或者操作方法以后,才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拥有的学习操作的能力,才能为尽力而为打下基础。一步一步,环环相扣。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做到凡事尽力而为呢?今天我们先介绍其中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 自省 Motivate with living examples
作为家长,要想训练孩子养成凡事尽力而为的习惯,首先要进行自我检查。看看自己在每日的家庭生活当中,有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确实让人无法忽视。
方法二:从小事做起 Start small
我们最好选择从比较简单的任务开始。如果一上来要求孩子尽他所能去做好一件比较复杂的事儿,他很有可能就知难而退了。而且这样做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生活中琐碎的日常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训练场。拿教孩子做家务来举例,我们肯定不能一上来就带着孩子做一个彻底的大扫除。我们可以从刷碗这样的小事做起。家长可以考虑把很重的锅子,还有不顺手的大盘子都先洗掉。然后剩下一些常用的比较轻便的碗筷让孩子来洗。在开始干活儿之前,我们可以把洗碗的方法从头到尾说一遍(提前说好只说一遍),让孩子专心地听,然后复述一遍你刚刚说过的话,再开始刷碗。我们可以在一旁观察他是否能够尽他所能地把刚刚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操作上。类似的家务还有整理自己的书桌,晾晒洗干净的衣服等等。
这些小活儿难度不大,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但就是在这些简单的任务中, 孩子会逐渐养成好的习惯。因为一个人是否能够做到“尽力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对自我能力正确的认识。简单易行的任务难度不大,给了孩子信心,可以避免“知难而退”或者“望而却步”的心态。行动之前通过父母教授和孩子复述的互动方式确定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让孩子对自己干好这件事情的能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这样做可以真正把“尽力而为”落到实处,而不只是一句空话或者口号。这个方法可不只是局限于做家务,在孩子的学习上也同样适用。
方法三:化整为零 Break large tasks into itty, bitty pieces
这个方法可以和上面讲的第二种方法“从小事做起”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慢慢学会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那么我们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一项复杂费时的任务分解成很多比较简单而且用时较少的小任务来分别完成。比如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准备数学考试这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分解成很多平均用时15分钟的小任务,然后把它们穿插在做其他事情的间隙里逐个儿完成。这些小任务可以包括在一堆复习资料里找出本复习阶段所有做过的数学卷子;把所有不会做的题挑出来;用前面讲过的仔细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把涉及到同一个知识点的或者同一个类型的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把每一个不会的知识点单列成一个小任务来单独复习。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家长们还可以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自由发挥,灵活掌握。
平均任务用时短是化整为零这个方法的关键。孩子集中注意力并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所能持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方法四:让孩子参与评测 Have the child help evaluate
如果老是家长自说自话,有些话孩子很难听得进去。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和孩子一起就他刚刚完成的任务进行讨论,让他给出自我评估,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大人和孩子的关注点很不一样,听听孩子怎么说,可能会让我们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
方法五:营造快乐的氛围 Make the atmosphere as pleasant as possible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乐观的态度,一份快乐的心态,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服从。我们可以在孩子完成任务的同时营造一种比较快乐的氛围。比如说在他洗碗或者晾衣服的时侯播放他喜欢的音乐,或者在一旁和他聊一些比较轻松有趣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准备一些孩子爱吃的零食等着他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后享用。这种小小的鼓励方式可以促进孩子更好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