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志活动体现于在不同的想法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做一件事情的时侯,我们往往面临很多选择,包括方式、方法、时间以及态度等等。
针对如何做出选择,我们可以在孩子小的时侯就由浅入深地教导他们分清楚“我想要的”和“我需要的”。我家老大和老二都是在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时侯就开始在学校学习如何分清这二者的不同的。比如说我们住的房子,日常穿的衣服和一日三餐是“我需要的”,价值昂贵的名牌衣服和鞋子,各种玩具和流行的快餐饮食是“我想要的”。这并不是说“我想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都是错的,只是它和“我需要的”比起来并不是必须的,在二者发生冲突的时侯,我们要优先选择后者。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就是说我们可以靠着这种能力进行自我控制,克服自己精神和肉体的私欲,在二者之间根据优先次序做出正确的选择。
不同的选择,就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和行为,最终导致的结果也就会大不相同。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都要不停地提醒自己的孩子,放学以后做完作业才能去玩儿。如果我们帮助孩子逐步养成坚强的意志,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唠叨了。因为他/她知道做作业是“我需要的”,玩儿玩具是“我想要的”,我要根据优先次序自己选择先把作业写完。这样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儿,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意志引导自制的过程。
随着孩子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增长,这种选择就不只是局限于“我想要的”和“我需要的”这样简单的范畴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脑子里形成许多不同的想法,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他们不但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各种选择中理清主次,优先选择那些“需要的”和“应该的”,还要学会将那些“我想要的”但是“我不需要”,“不应该的”从选择范围内剔除出去。
那么要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各种不同的想法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呢?我们有两个工具可以依靠:正确的意识和理性。
意识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主观感受和判断理解,它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不当的教导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意识。如果我们整天看视频刷朋友圈,那么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在线娱乐这件事情在孩子看来,就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即使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批评,心底里可能也不会真心认同上网看视频打游戏是错误的选择。
区别于主观感受,理性是根据客观存在的条件,通过推导得出结论的思考方式。正确的理性思维也需要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够形成。缺乏合理的引导,孩子很可能会形成错误的推理,将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合理化。理性推导反而成了错误选择的奴隶和帮凶。比如孩子可能会这样想:周末本来就是让人休息的日子,先看会儿电视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没有什么错。
拥有坚定的意志力,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又一个的想法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整日这样不断地和自己的私欲做斗争,确实是一件非常辛苦费力的事情。所以我们才更要帮助孩子培养各种好的习惯,让孩子在很多事情上习惯成自然,不需要费力调动意志力,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事物的发展都有高低起伏,意志的培养也会遭受挫折。当我们的孩子感到意志薄弱的时侯该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从分散注意力开始。说白了,就是换换脑子。在孩子因为一件事情纠结的时侯,我们可以建议他/她暂时把这件事情放一放,去做一些或者想一些其他的事情。转换思维以后,等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的时侯,很可能就会有新的想法或者思路了。
主动远离诱惑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孩子在做作业的时侯还想着看小说。他/她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做,但是又担心管不住自己。我们可以建议孩子把想看的小说放到另一个房间或者暂时交由父母保管,等写完作业以后再拿回来看。
意志品格的培养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个小小的选择中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家长的耐心陪伴和悉心引导。但我们的心血绝不会白费,我们帮助孩子培养的意志力,可以在孩子以后一生无数的选择中为他/她保驾护航,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后果和随之而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