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和整个华人世界不断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往往被人忽略。那就是如何承继良好的家庭教育传统,既将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价值和贡献的人才,又同时巩固和提升美满和睦的家庭关系,并最终让孩子收获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就这三个具体目标而言,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通常都要大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无论是对于孩子的成人成才,还是培育维系良性健康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都是极端重要且无可替代的。
笔者在准备结婚成家时就朦胧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只有在等到妻子于2009年怀孕后,我们才像所有即将为人父母者那样,开始认真严肃地思索如何应对它。随后,我们通过阅读书籍逐渐发现,中国乃至整个华人世界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比较大的提升和完善空间。一方面,人们有一些比较好或者广被认可的家庭教育理念,比如严父慈母,“养不教、父之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等。可是,这些传统观念往往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具体有效地指导孩子的日常行为举止。当然,有的家庭还在延续一些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比如过于强调顺从,甚至认可“棒打出孝子”这类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做法时,由于文化背景乃至价值观上的差异,人们有时又感到颇为困惑迷茫,不知道如何取舍。有时,为了搞清楚西方教育理念的好坏优劣,人们不得不探究这些理念背后的根基性思想。可以说,要清楚理解西方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就必须真正懂得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世界。然后,人们才能因地制宜地选用一些他们的理念和做法。
笔者与绝大多数现代家长一样,都因自己的切身需要而不得不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持续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在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类图书后,在考察了解过中西方经典的家庭教育哲学后,在有了三个孩子和十一年的家庭教育经验后,在从北京移居美国九年多后,笔者感到有必要与现在及未来的家长分享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想法与做法。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系统有效的家庭教育必须建立在对人之生命本质与发展过程的深刻理解之上。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笔者依循的是这样一种整全的个体生命观:每个孩子都有潜力成为灵与肉、心与脑、言与行完美结合的有机生命体。相应地,家庭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便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所有的生命潜能,成就每一个独特个体的健全丰美的生命,而不是仅仅聚焦于知识、技能或兴趣的培养。基于这样的生命观和教育观,笔者总结出如下的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以指导日常的家庭教育实践。
第一、每一个孩子都是身、心、灵完整自足的个体。这是首要原则,所有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必须以此为出发点。这一点虽然看似老生常谈,却常常为家长甚至教师们所遗忘。
第二、家长要注重均衡地培养孩子的德性、智慧与能力,全面开发孩子的人格与素质潜能,使得孩子在享受其独特的个体生命历程的同时,与家庭和社会都建立起明智和谐的关系。
第三、虽然每个孩子的遗传禀赋(比如智力和性格)会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经过后天的教育造就良好的品格,养成健全的认知能力,并掌握有益的技能。因此,每一个孩子都值得全力培养。
第四、家庭不仅是血缘或亲情共同体,而且应成为精神或灵性共同体。前者是自然的,后者则需要人为的努力。为构筑家庭精神或灵性共同体而付出的额外努力会让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加牢固持久,并同时有利于孩子与父母的身心健康。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最重要的共同事业。
第五、孩子的受教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除了给孩子提供富有爱心、包容和自由的成长空间外,父母要注意行不言之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为了孩子,父母要经常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己的修养品味。
第六、父母和孩子的地位与角色需要被明确界定。首先,父母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其次,父母必须引导孩子真心认同他们作为施教者的权威,同时,父母也必须充分尊重孩子作为受教者的独特个性、感受和合理诉求。
第七、家庭教育是永无止境的终身事业。一方面,父母要持续地总结自己养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改善教育方法和内容。另一方面,父母的生活阅历和见识也会不断增长,他们要及时有效地把这些活生生的智慧教导给孩子。
第八、因材施教既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身、心、灵特征,以及独特的习性、偏好、兴趣和优点,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教育规划和目标。现在的家庭普遍少子化,父母二人分工合作,很容易做到因材施教。
第九、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父母不能将孩子的大脑看作需要填充的容器,因为孩子有自己鲜活的生命经验,父母必须随时了解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消化吸收程度以及好恶程度,并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孩子与父母间的有效沟通和反馈是家庭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第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有相当的道理。让良好的行为变成习惯,以习惯铸就品格,最后品格会决定命运。孩子习惯的好坏对未来的人生际遇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孩子的好习惯变成自然而然的第二天性,家庭教育就算获得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十一、家庭教育要注重循序渐进地达成可持续的目标。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再迫切,也需要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只有从小事和易事着手,慎终如始地坚持循序渐进,才能达致并维系长久的功效。
第十二、父母要清楚教导孩子是非善恶的指导原则。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程度,列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行为规范要求。如果纲领性的原则规范不明确,孩子的行为举止就很容易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变得飞扬跋扈,或者因外界的影响而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
第十三、孩子的自我管控的意志需要淬炼。父母要一直注意培养孩子以自己的意志克服不当欲望的能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让孩子明白他的有些想法和愿望是不适当、不合理的,然后引导孩子以自我的意志而非父母的压制来约束自己的非分或过分的欲望。
第十四、感性能力的涵育同样非常重要。除家人外,父母还要鼓励孩子与同学和朋友建立健康活泼的关系,注意培养孩子对大自然、动植物、以及科学和艺术的爱好与兴趣。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能够为他们灵性的成长和成熟提供充足的养分。
第十五、父母既是施教者,也应当成为受教者。孩子的不少性格特征乃至行为习惯是从父母身上继承下来的,父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镜子,借此更深入地鉴察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找到强化优点和克服弱点的方法,并反过来教导孩子。
人们如果持之以恒地遵循上述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就可以充分有效地启迪孩子的心思意念、激发他们的生命潜能,成全他们的幸福人生。最终,孩子、家庭和社会都将从这样的家庭教育中收获源源不绝的果实。接下来,我们会依据这十五条原则详细论述日常家庭教育的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