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孩的自我成长离不开家庭之外的环境。一方面,女孩需要习得和掌握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礼节规范,另一方面,通过适应和融入外部环境,女孩的品性和素养会得到进一步的磨砺与锤炼。外部世界既没有核心家庭里的随意和温情,也没有对待失误的宽容与耐心;而且外部环境往往既充满未知和意外,又有很多的诱惑和陷阱。在家庭中培养出来的礼貌谦逊、温和体贴等品质能不能接受外部世界的检验?为了让女孩能够应对这个越来越复杂、道德观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甚至扭曲混乱的世界,父母必须要给她及时有效的引导,女孩本人也需要通过亲身经验与自我学习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养与品格。
女孩首先接触的核心家庭之外的人是亲戚。这是父母培养女孩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阿姨等亲戚建立亲密且合乎礼节的关系,女孩对世界的理解会变得更丰富、更立体,人际关系网络的扩大也会进一步增强女孩的温柔、谦卑和恩慈的品质。父母要鼓励女孩多与亲戚接触,在方便的时候去探访他们,通过视频电话、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与他们保持联系,逢年过节主动向亲人们问好并送上祝福。然后,女孩可学着与周围的邻居和学校的同学建立类似的良好关系。在家里来客人或带着女儿一起到别人家做客时,父母可以提醒她基本的人际交往准则:既要落落大方、礼貌端庄,又要克制含蓄、周到体贴。在与人交谈时,表情、语调和仪态要轻松柔和,不要显得咄咄逼人,更不要装腔作势。在家长尤其是母亲的调教下,女孩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特有的亲和力与分寸感,并把恰当的礼仪规范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中。这些切近的生活经验,既能教给女孩为人处事的总的原则,也为她以后走入更广阔的社会舞台提供历练的机会。
父母不可能将女孩当作温室中的花朵培养,女孩必须自己经受现实社会生活的陶造。不过,有些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或要点应由父母传授给她。女孩首先要自重,与别人交谈或来往时,无论对方是长是幼,是上级还是下级,都要自信从容、泰然自若。女孩的庄重自持源自她内在的教养,与其外在的身份(比如学生、同事、员工、陌生人、朋友、同学等等)无关。其次,女孩要尊重对方,并期待对方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她。为此,讲话时要注意平和简洁清楚,避免唐突和冒失,更不能故意冒犯别人。如果对方没有表现出同等程度的尊重,女孩要坚决但得体地与其保持距离。如果所在的社交场合有主持人或主人,女孩应该听从他们的安排,配合他们的要求。如果女孩因为某一方面的原因而受到特别的对待,女孩要知道感恩,表示谢意,然后继续保持谦和平静的仪容。只要掌握了自重与相互尊重这两项原则,女孩就能体面自如地应付各种人际交往的场合。
在公共场合,比如商场、电影院、公交车或大街上,虽然可能不会与任何人交谈或互动,女孩仍需要注意自己的容貌与举止。当然,女孩在诸如此类的公开场所的表现一般都是其长年累月养成的行为习惯的结果,是已经成为其第二天性的教养的自然而然的流露。如果没有这些从小就开始培育的习惯与教养,女孩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展现出某些令人侧目的行为特征。有的女孩可能喜欢在大街上走路时东张西望,有的可能说话或打电话的声音很大,有的可能在遇到什么状况或看到什么东西时大惊小怪,有的走路时总是显得火急火燎,有的在逛商场时喜欢大呼小叫、品头论足,还有的穿着打扮过于大胆前卫。这些或招摇或唐突的行为举止比较容易招惹路人的注意,尤其是青春期的少女更容易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在这些混杂着各色人等的公众场所,低调平淡、朴实无华、安静柔和、内敛自制是对一个有教养女孩的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和光同尘,则善莫大焉。
最后必须要说明的是,培养女孩自信成熟地应对各种场合和社会关系的能力不是为了让她在社会上钻营甚至当交际花。这种能力是她充实快乐地生活所必需的技能,同时也为她将来能够更胜任妻子和母亲等家庭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