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技术如何进步,日常的讲话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于作为精英阶层文化修养和表达手段的书法,大众化的口语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更为直接、随意、普遍和深刻。因此,讲话更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的情绪、品格与修养。
率真之人讲起话来可能像竹筒倒豆子,性急之人的话语可能像连珠炮一样,沉稳安静之人在讲话时总是不疾不徐,心高气傲之人在话语中常常流露出不屑之意,气急败坏之人可能会口不择言,老谋深算之人则可能话中有话,伪善之人的话语总是显得冠冕堂皇,谨小慎微之人则逢人只讲三分话,钻营巴结之人则以阿谀奉承作为进身之阶。话语可以生动活波、有趣动人,成为我们个人成就和家庭幸福的绝佳帮手。话语也可能狰狞恐怖、拒人于千里之外,变成我们人生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我们人生的顺逆境况与成就的大小和我们会说话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会说话固然需要组织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不过,更重要的是,话语的正面积极力量最终来自我们内在的品格和修养。归根结底,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尽管具体的言语形式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区别。不管如何包装和伪饰,暴君总是会在不经意的话语处暴露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状况。也不管如何拙于言辞,淳朴农民的话语往往透露出诚恳与实在。一个经受住长时间考验的领袖人物会在讲话时散发出自信平静的气质以及安慰鼓舞人心的力量,这都是其良好心性修养和品格操守的自然流露。我们现在之所以哀叹世风日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只能在历史课本中找到这样的领袖人物,而现实世界则早就没有了他/她们的踪影。
俗话说: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论语 颜渊》中的“驷不及舌”(意即人们常说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同样生动地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我们的父母长辈经常教导的“祸从口出”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与很多人一样,我在人生旅程中也遇到过因话语能力的缺失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在系统反思过自己的此类经历之后,我吃惊地发现,当我缺乏内在的自我控制能力、组织与纪律之时,我的话语也同样缺乏控制、组织和纪律;当我的人生智慧有所欠缺之时,我的话语同样缺乏智慧。不用说,这样的话语不仅不会给我带来预想的好处或者便利,反而会给我带来预想不到的麻烦和困难。比如,我有时会简单地相信,我的真心真意会换来别人的真情实意。可是,我表达心意的话语方式常常是任性直率和不留情面的,结果,我的话语非但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理解,还很可能会得罪他/她们,扰乱了原本的计划,毁坏了可能的机会。
在有了很多次这样的经验教训之后,我逐渐醒悟到,不经意间的话语最能体现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和素养。我外在的失败是我内在的心性、品格和修养问题造成的。首先,我没有设身处地从别人的立场出发看问题,也就是说我没有充分尊重别人的心情、处境和意念,仅仅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我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精神,直率并不总是优点,有时不过是自我情绪的毫无阻碍的呈现而已,对别人可能会带来伤害或至少是难堪。第三,我没有足够的智慧来辨明何为恰当合宜的言辞以及表情达意的适当时机,也不知道该运用怎样巧妙周全的方式来更为有效的表达自己的心意。所有这些失误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我个人心性修养和品格素质上的缺失导致了言语应用上的失败,或者说,我内在生命的失序导致了外在生活的失序。
因此,我们只有持续加强内在的心性修养和品格建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才能娴熟运用和驾驭我们的语言能力,让它成为个人身心幸福健康的重要支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