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信息爆炸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阅读仍然是自我教养的必要一环。问题在于读什么以及如何读。我们既需要阅读专业文章和书籍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谋生技能,也要不时参考如何维修马桶或者安装家具的实用手册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技能,阅读大众和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和时评也不失为一种获取信息或者休息消遣的方式,朋友圈中亲朋好友的兴之所至的叙事或抒情可能会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些阅读都有益于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日常习惯的一部分。进一步的教养则需要扩大阅读范围并提升阅读质量,其中好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在流水线批量生产的图书市场中选择好书,对很多人是一个挑战。尽管我读书不算多,多年的读书经验告诉我,能够真正给个人的眼界、品格、教养和生命带来莫大好处甚至根本性转变的书不超过十本。这样的书当然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典,应该放在我们书房或书橱中最显要的位置,以供时常翻阅。在确定这十本个人性经典著作之前,每个人都有一个经由广泛阅读的摸索过程。当然,这里所说的广泛阅读也是相对的,最好也要经过认真的选择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因为现在的图书太多了,没有人能够通读所有高质量的图书。
我个人的选择偏好是,近代以降的历史可以读现代人写的,有关中国思想文化的书读宋朝以前或晚清民国初年的人写的,美国人的书读1980年代以前写的,欧洲人的书读古希腊罗马时期以及文艺复兴到二战之前的人写的。在喧闹忙碌的现代社会,在自媒体、短视频铺天盖地袭来的技术大潮面前,能够沉下心读好书,既是心性修养和品格建造的必然要求,也是其鲜明的成效和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读中国古人写的那些传世之作才能给个人的大脑和心灵带来一束强光,照亮感性、智性和灵性生命最幽深奇妙之处。无论是古奥雅驯的《诗经》、《书经》和《易经》,还是饱含生命智慧的老庄孔孟思想,抑或能够抚平安慰我们心绪的唐诗宋词,它们都是凝结着古人心血的生命之作,其中流淌着他/她们纯净坚贞且势不可挡的生命意念和盼望。
在心浮气躁的当下,我们更加需要仔细专注的沉浸式阅读和理解,才能领会和体验到隐藏在经典作品语言中的活波跃动的生命气息。宋代文豪苏轼在其诗作《和董传留别》中写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经典阅读之于我们教养和生命力的意义和作用而言,这句诗堪称最恰切公允的总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