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4, 2025

袭明社区论坛

围棋中道家思想的体现
 
Notifications
Clear all

围棋中道家思想的体现

1 Posts
1 Users
0 Reactions
34 Views
张大军
(@26791pwpadmin)
Member Admin
Joined: 2 months ago
Posts: 47
Topic starter  

玄道子真人

围棋诞生在中国,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相传尧舜以棋教子。中国古代的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其中的“棋”就是围棋。围棋博大精深,融合了天、地、人、自然的奥妙和哲理,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走向了全世界。

围棋充分体现了中国道家文化的特色。棋盘中央是太极,周围分为八个区,代表八卦,黑白两色棋子则表示阴阳。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象征华夏农历361天,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每一部分的90个交叉点,又代表每一个季度3个月的90天,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将传说中的神仙对弈之所烂柯山,列为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第三十福地。

围棋奥妙无穷,变化复杂,精彩纷呈,正所谓人生如棋。围棋充分体现了道家的老子宇宙观、河洛图、易学、八卦理论。
道教围棋文化在宋元时期达到了空前兴盛的状态。到明清时期,这一风气得以延续。北宋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在其所作《望江南》一词云:“楸枰静,黑白两奁均。山水最宜情共乐,琴书赢得道相亲。一局一番新。”写出了围棋变化的奥妙。

南宋金丹派南宗实际创始人白玉蟾诗云:“能落笔作泣鬼神之诗,能坐石下烂柯之棋。”写出了仙人仙诗仙棋融为一体气魄非凡的意境。他自称棋艺已经达烂柯仙弈境界,可见其围棋造诣之深。金元时期,全真道多位宗师亦好围棋。全真道祖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里有多首论围棋的诗词,如:“悟来恰似观棋者,迷后浑觉败者棋。”丘处机更是对围棋情有独钟:“寂寞无功天赐我,棋局开颜销日。”宋元时期,仙弈故事层出不穷,道教将此整理宣扬。如《三洞群仙录》记述了大量仙弈的故事。到明清时期,《蓬莱仙弈图》收录了大量道家仙弈的故事。清代高道张三丰就是一位围棋高手。围棋包涵了道家的深奥哲理。

围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因其中蕴涵着内涵丰富的棋理而广受古今智者的喜爱。

围棋的棋理中同样也包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甚至有人认为,道家思想中埋着围棋的根。

首先,围棋中阴阳调和的大局观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道家历来主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认为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之下才产生了多变的世界,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围棋的美,也在于它的变幻无穷,简单的规则下孕育着无数的可能。

第二,道家思想为围棋带来了“超越自我的胜负观”。

道家讲“上善若水”,因为水是最能适应一切环境的,它可以随容器的形状任意改变外形,同时它又能改变环境,水滴石穿,沧海桑田。

这带给博弈者的启示就是勇于改变自我、战胜自我,才有可能战胜敌人。

第三,道家思想对围棋的影响还体现在权衡取舍的攻防观上。

道教主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围棋是两个人的不断磨合的运动,为了达到围地的目的,适当的取舍是必须的。

老子也认为,人类最大的祸患就是不知足,这种思想体现在棋理上就是不学会弃子,就难以得到最后的胜利。

围棋的棋理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比如围棋中的大局观、取舍攻防观及胜负观都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Quot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