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看到文章的标题可能会觉得很奇怪:难道所有人不都是真的么?还会有假人么?且慢,这一问题没有乍看之下那么简单。每个人都生为自然人,可是,在接受过不同文化与历史处境下的濡染、教育和训练之后,他们会成长为具有不同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社会人,其品格、伦理观念、审美标准与拥有的工作技能也会不一样。尽管有如此种种的差异,判断一个人是否为真正的人的标准是,他/她能否活出最内在、最本真的自己,也即是否能够把上天赋予自己的本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借以感知并享受自然纯粹的幸福和快乐。最好的家庭教育都应该将此设定为最高的标准并努力以此为目标培养孩子。纵然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达到如此高的标准,有一份努力就会有一份收获。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会在持续的努力中得到改进。日益丰富灵动的精神世界、不断舒展扩大的心胸眼界、愈加充实有趣的日常生活,便是对持续努力的珍贵奖赏。
在庄子笔下,这种真正的人被大大理想化并被升华为真人,老子则被称为“古之博大真人”。后世也尊称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 大宗师》从各种不同角度描述了真人外在的仪态举止和内在的精神境界。庄子暗示,真人“自适其适”,而不“适人之适”。也就是说,真人按照自己天然的本性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不去盲目地模仿、跟风和攀比。在庄子的论说中,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真人从个人生命与世界的千变万化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因为真人能够通达万物之情,与天地宇宙和谐相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其知识水平达到了悟道的层次。根据庄子的说法,他那个时代的人都会主动效法真人。我们已经把庄子及其教导遗忘得太久了。我们的亡羊补牢之举宜速不宜迟,而且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在设想更健全的教育目标和寻找更有效的教育路径时,庄子的思想能够照耀我们探索前进的道路。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庄子有关真人的思想特别适合诊断和疗愈我们这个时代的种种顽疾,特别适合滋润和安慰当下备受煎熬的脆弱心灵,也特别适合鼓舞和提振当今消沉无力的精神世界。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虚假和伪善。我们吃的大多数食品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其中参杂着各种各样的的化学品。野生天然的真正食物越来越少。虚拟网络和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联系的最重要的中介,我们打交道的对象很多都变成了数字或电子符号,而不是具有真情实感和真实血肉的个人。各种社交聚会越来越方便和频繁,但社交要么是实用交易性的,要么只是为了简单的热闹与娱乐,于是社交活动充斥着肤浅的虚情假意。曾经庄严神圣的宗教和哲思都沦落为轻薄浅陋、飘渺虚幻的鸡汤和成功学,讲道与讲经中冠冕堂皇的道德说教往往无法掩饰其内在的伪善与虚弱。作为这个时代最热门的技术,人工智能可以被理解为人蓄意发明的仿冒的假智能。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则是真正的假人。人工智能受追捧的广泛程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虚假与失真的最有力、最直观、最明显的证明。
我们被虚假和伪善包围着,像被关进了一个无物之阵,即便努力挣扎也无力摆脱似天网般绵密的围城。结果,我们只能向这一切投降屈服。我们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世界因此被捆绑、被扭曲、被抽空,以至于变形得让自己都认不出来了。总之,我们已经不是真的自己了,或者至少不是我们真心希望自己拥有的那个样子。
教育的样貌和格局不过是社会的缩影。在这种整体的社会氛围之下,教育被扭曲,不再去培养真正的人,而是专注于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化工具。教育不再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些高贵属性,而只集中于确保我们的毕业证书能够有个好买家并卖出一个好价钱。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在这种社会和教育环境中也都分别或同时成为受害者和施害者。我们的学校在官僚体制、商业利益、升学竞争的多重挤压下都变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失去了它们本该有的清净庄重的品质。我们不再拥有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且让人尊敬的真正的老师,很多所谓的老师缺乏基本的职业和伦理操守。家长们本该有的对孩子的耐心、爱心和同情心被愈发残酷的社会和职业竞争消磨殆尽,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被迫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甚至被自己的孩子厌恶和惧怕。孩子们普遍缺乏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理解,同时被自己的生存环境早早地催熟,没有了本属于他们的那份天真烂漫以及蓬勃向上的朝气。
整个社会和教育体系都已经严重扭曲变形,那希望和出路何在?我们个人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有一个领域尚是我们可以有一定作为、做出一点改变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家庭。事实上,在这个精神和文化污染与失真无所不在的世代,对大多数人来说,家庭是这个世界上所存留的唯一一片净土,是我们能够呈现真实且完整的自我的最后一块自留地。家既我们最后的希望,当然也是最好的希望。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彻底绝望与虚无,而是应该努力奋起,在我们能够相对自主的家庭教育中开辟出一条更美好的通达生命之本真的道路。为此,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庄子的思想,对我们日常自觉或不自觉的教育理念、准则和做法进行全面深入和彻底的反思。这么做的根本目的在于把培养真正的人牢固地树立为教育目标,并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向此目标迈进。
毋庸讳言,与所有教育一样,家庭教育也必将是一项充满波折和挑战的艰难事业。家庭不是乌托邦,既受人的七情六欲与见识眼界的影响,也经常不得不屈从于周遭社会环境的压力和诱惑。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也不是傻冒式的天真,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抛弃、隔离或拒绝一切现代技术和生活方式,而仅仅是把真正的人置于所有外物之上。只有人是目的,真正的人就是已经实现其本该有的真正目的的人,所有其它的技术与生活要素都只是手段而已。正如《庄子·山木》所言,我们要“物物而不物于物”,也即我们要把现代技术和生活方式作为实现我们教育目标的手段,而不是反被它们所牢笼、控制和主宰。不管面临何等的问题和挑战,家庭仍是我们社会牢不可破的基石,有其强韧的生命力和主动精神。在适当目标的指引下,只要方法得当,家庭教育一定会在孩子身上结出美好的生命果实,更会以此反哺家庭生活,形成一种家庭内部的良性循环,让个人和家庭有机体都能够茁壮成长于这个充斥着假冒伪劣现象的社会之中。不无可能的是,社会环境最终会因为这样的家庭和家庭教育而改变。
相关阅读: